
商標法之商標獨立與異化的分析規(guī)定





其實嚴格來說,商標是作為一種法律術語來使用的,其設立、保護等都是有嚴格規(guī)定的,因此大家在申請商標的時候是需要對這一塊有一定的了解。下面就讓公司寶小編對商標法之商標獨立與異化的分析規(guī)定進行一定的介紹,希望能為你解疑答惑。
一、商標法之商標獨立與異化的分析規(guī)定
購買者則能夠確定,在商標名稱之下銷售的燕麥、咖啡、巧克力或者肥皂每一天、每一袋和每一商店都具有同樣的質量。而為這種保證,消費者將情愿付錢,而制造商則能夠收取額外費用。
商標財產觀念的確立和匿名來源功能的產生使得商標既可以獨立于營業(yè)而轉讓,也可以被許可使用。于是,商標正式從商號中獨立出來,商標開始直接識別商品而不是商品的生產者,商標真正變成了商品的標志,而不再是生產者的標志,商標開始傳遞商品本身而不是生產者的信息,商標來源功能中的“來源”已經從商品的生產者蛻變?yōu)樯唐繁旧怼?/p>
工業(yè)革命之所以能夠導致商標的獨立是因為它根本改變了商品的生產、競爭和市場環(huán)境。從技術觀點來看,工業(yè)革命的特點在于發(fā)明和使用那些能夠加速生產和經常增加產量的方法,如紡織工業(yè)中的機械方法、冶金工業(yè)中的化學方法等這些方法都在準備商品的材料或者決定商品的形式。從經濟觀點來看,工業(yè)革命的特點就是資本的集中和大企業(yè)的形成。在工業(yè)革命的新的技術和經濟條件下生產是大規(guī)模的、標準化的,市場是全國甚至全球性的。大規(guī)模標準化生產的質量遠高于傳統(tǒng)工場手工業(yè),產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也更高,這給商標的形成提供了前提條件。可以說,工業(yè)革命使得產品的生產開始遵循生產技術規(guī)律而不依賴于工場手工業(yè)主的個人技藝,產品顯現出更多的技術特征而不是技藝特征,也開始漸漸地和工場手工業(yè)主相分離,從而識別商品的商標也漸漸從識別工廠手工業(yè)主的商號中獨立出來。而全國甚至全球市場的形成則促進了競爭,產生了運用商標進行競爭的急迫需要。
二、商標的異化
如果說工業(yè)革命的完成改變了生產和市場的基本結構的話,工業(yè)革命的深化則改變了人們的消費,促進了消費社會的形成。在消費社會到來之前,商標僅僅是商品的標志,商標和商品的關系是“紅娘”和“鶯鶯”的關系,是“標”和“本”的關系,商標的功能是區(qū)別和指示,是“介紹人”或者聯絡人,重要的是商品而不是商標,只要“鶯鶯”漂亮,“紅娘”的丑俊是無關緊要的。一旦完成識別和區(qū)別商品的任務。商標的使命就告完成。但在消費社會,商標已經不再僅僅是商品的標志,不再僅僅是“介紹人”或者聯絡人,商標本身已經變成了商品,即商標不僅繼續(xù)發(fā)揮“紅娘”的作用,而且還搖身一變而成為“鶯鶯”,不僅商品成為消費的對象,商標本身也成為消費的對象,甚至只有商標才是消費對象,商標已經不再僅僅是“標”而是漸漸演化成了“本”,成為了消費的最終目標。商標不僅攜帶關于來源和實質產品特征的信息--耐久性、易用性、回收材料、關注細節(jié)的信息,而且攜帶同樣有價值的感覺的、財務上“值得的”、環(huán)境意識的創(chuàng)新信息。“結果,商標已經成為一種提供強有力的交流經濟市場外同樣有價值的信息的方式。當用這種方式使用時,商標攜帶超出發(fā)出購買相關信息的信號而變成在其自身權利中的獨特'產品'的方式?!睋Q言之,商標已經異化成消費的對象,成為“商品”本身。
商標符號表彰功能的出現和商品符號價值的產生是商標異化的主要表現。商標符號表彰功能的出現是隨著消費社會中人們心理消費需求的不斷提升而自然產生的結果。在消費社會,商標除了具有“認牌購物”的指示意義外,更是人們彼此間進行社會交流的媒介和橋梁。一方面,基于人們對商品所形成的雙重效用認知,商標“所指”的內涵得到了拓展,其不僅承載著反映產品客觀效用的質量、功能等信息內容,更涵括了反映產品主觀效用的文化、精神等信息內容。另一方面,隨著消費者的消費觀念由物質消費向意義消費的轉化,原本在商標結構中占據重要地位的“對象”要素--產品--對消費者的意義正在逐漸減弱,消費者更看重的是對商標所承載的符號意義的體驗,“曾經僅僅發(fā)揮著作為指示出處、來源和商品質量的信號功能的表意符號已經憑其本身而成為產品,作為使用這些符號的人們的地位偏好和抱負的指示器而有價值”。也就是說,“消費者會使用品牌表達他們自己”“品牌不是生產者的標志而是消費者的標志”。
商標符號表彰功能是商品符號價值產生的直接結果。在消費社會到來之前商品只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兩種價值,消費行為主要是一種滿足生理需要的經濟行為。而在進入消費社會之后,商品除了具有使用價值和交換價值之外還具有了符號價值,商品符號價值的出現不僅使得消費行為開始“從現實利益向符號意義拓展,逐漸超越具體的物的使用和占有,而展現出對符號意義的操控,使得消費具有更多意義的屬性”,而且使得消費行為“成為我們進行自我識別和歸屬,以及對他人進行識別和歸類的重要方式”。在消費社會中,商標是商品符號價值的主要載體和外在表現,“主要是虛構附著過程的結果,通過這種虛構附著過程,暗示的或者任意的商標不僅指涉產品本身,也指涉更寬泛的文化主題”。而通過對商標商品的消費,人們可以“表達自己與他人或社會群體之間的同一性或差異性,將自己歸屬于特定的社會群體,從而對自己進行社會定位和歸類”。
商標異化的深層原因是消費社會的發(fā)展。概而言之,消費社會是相對于生產占主導地位的消費占主導地位的社會。在消費社會中,商品在消費之前呈符號狀態(tài),人們消費的不再是商品的使用價值,而是商品的符號價值,即商品被賦予的意義。符號消費的實質在于社會身份的建構,符號消費的目的不是尋求同質化,而是尋求差異化。在消費社會里,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等大眾媒體為符號消費和符號價值的認同提供了技術支撐,大眾傳媒不僅成為了符號消費的共謀,而且成為了符號的直接生產者。商標異化就是作為符號消費的一部分而出現的,是符號消費的必然要求。因為在消費社會,一切商品或服務只有成為符號或者具有符號價值才能成為消費的對象,而商標是商品或服務最“顯眼”的表露,不僅是商品符號價值的最佳載體,而旦是商品或服務進一步細分的唯一工具。
相信大家看完上面的介紹應該知道,商標是在商品生產、競爭中所獨立出來的,其價值是遠超于有形資產的,這點大家就要注意。以上就是公司寶小編整理的關于商標法之商標獨立與異化的分析規(guī)定的相關知識,如果還有不懂比如說代理記賬、工商服務以及版權專利等問題,可以掃描下面二維碼進行添加查詢,希望能幫到你。
相關推薦:
上一篇: 商標法原理與案例之商標注冊條件